如果沒有食鹽,
世界一定是寡淡無味的。
可讓菜肴和零食變得有滋味的鹽,
吃多了卻會讓血管變硬、血壓升高。
食鹽中所含的氯、鈉等成分,是維持人體神經(jīng)、肌肉、心臟正常功能必不可少的。但吃多了,就會由利轉(zhuǎn)弊,招來疾病。
高鹽攝入是最重要、最關(guān)鍵的高血壓飲食因素之一,特別是高鈉低鉀飲食已成為中國人群高血壓的重要危險因素。
國家心血管病中心組織編撰的《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8》概要(以下簡稱報告)顯示,目前23%國人有高血壓,患者人數(shù)約2.45億,患病率呈上升趨勢。
高血壓患者限鹽有助降低血壓,而普通人限鹽則有利預(yù)防高血壓。
健康人:
每天將食鹽攝入量減少2.4克,平均收縮壓就可下降2.3毫米汞柱,舒張壓降低1.4毫米汞柱
高血壓患者:
將每天食鹽攝入量減少2.4克,收縮壓可降低5.8毫米汞柱,舒張壓可降低2.5毫米汞柱。
平時購買食品時,要養(yǎng)成看產(chǎn)品包裝上營養(yǎng)成分表的習(xí)慣。營養(yǎng)成分表上會標(biāo)注食品的鈉含量,鈉含量低也就意味著食物含鹽較少。
市面上的鹽勺,一勺是2克,每人每天不應(yīng)超過3勺鹽。
按做一個菜放一勺鹽計算,對一個三口之家來說,每天每餐如果做3個菜,就可以計算和控制好每個菜的用鹽量。每個人每道菜最多吃1/3,才可保證鹽攝入量不超標(biāo)。
烹飪時,除了用鹽,還可用香菇、香菜、白糖、醋、洋蔥等提味,盡可能減少放鹽量。
醬油、味精等調(diào)料也含鹽或鈉,若放了就應(yīng)減少用鹽量,以免咸味疊加。
低鈉鹽適當(dāng)降低了食鹽中的鈉含量,增加了鉀含量,是普通健康人群的優(yōu)先選擇,但有腎臟疾病的人需咨詢醫(yī)生。
控鹽從娃娃抓起,嬰幼兒食物中,最好不要放鹽,這樣孩子長大后口味就會比較淡;
老人由于味蕾敏感性變差,口味變重,容易多吃鹽,因此家人要注意勸導(dǎ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