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科一區(qū):改善醫(yī)療服務在行動
黃宗富
員工進修學有所成:該科蘇煜副主任醫(yī)師于2015年赴匈牙利德布勒森大學醫(yī)學院學習。在國外學習交流婦科腫瘤和婦科手術,參考歐洲標準指南與國內腫瘤特色相結合運用于臨床工作中。李松珊醫(yī)師于2015年12月份在北京婦產醫(yī)院陰道鏡室進修,主要進修內容為陰道鏡下宮頸病變的診斷及陰道鏡圖像解讀,宮頸LeeP刀手術的操作。他們很好地將在國內外學習到先進的就診理念及完善的隨訪服務運用于工作中。
試行網上就診服務:“病人看病難,但醫(yī)生看病難是否有人理解?但是面對大量病人,作為醫(yī)生也希望有更多的的時間機會去為患者做更全面的醫(yī)療說明,管理每位治療過的患者”蘇煜副主任醫(yī)師已在網上開展就診服務,(杏林醫(yī)師:51669813)利用工作外時間為病人解決問題,加強健康信息服務及開展科普教育,以及提供高效的院外隨診隨訪的便利,探索著醫(yī)患之間的溝通頻數與深度,希望通過此方式讓醫(yī)生工作效率更高,讓患者更安全,增加醫(yī)患的全面互信溝通。
點滴之處見精神:患者黃XX,北流清灣人。2012年3月診斷宮頸癌中期,家貧,雖然家人都支持她的治療,但是由于她心痛醫(yī)療費用會影響兒子的讀書簽字拒絕治療,回家半年后因陰道大出血被家人半夜送入院,不幸的是經過復查宮頸癌的病情已經加重進展到晚期,經過全科醫(yī)師護士對黃xx的思想動員后,她終于留下來愿意配合治療了,家人為了她全部出去外出打工,陪護的工作被科室醫(yī)務人員接力下來。患者的癌灶較特殊,所以對她的放療方案也進行了精心設計,患者的心情在醫(yī)師護士的關心下逐漸好轉,變得開朗了,經過2個多月的治療,患者病情控制了,帶著感激出院了。出院幾年來定期復查,每次還帶上家里的土特產。至今墻上還掛著她送的錦旗。
7月的一天,科里來了一位75歲眼角布滿皺紋的宮頸癌患者。患者眼睛里充滿了恐懼和無助,并用手捂著肚子,而且遠遠就聞到一股惡臭味,病人家屬都捂著鼻子,不愿意靠近并帶著一種嫌棄的表情。這時剛好我們江護長走過來,看到病人痛苦的表情,江護長關切地握著奶奶的手問她哪里不舒服。聽完奶奶的主訴后,江護長安慰病人說:“奶奶您不用著急,你既然來到這里,相信我們會幫你處理好的,只要你配合我們,好嗎?”奶奶說:“我一身臭味,家里人都不愿意搭理我。”病人聽完江護長的話,說:“謝謝你們”。然后幫助病人辦理入院手續(xù)。醫(yī)囑開出陰道沖洗,江護長二話沒說,扶著奶奶到處置室親自幫奶奶行陰道沖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