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n't pull out you ears
給文章起了這個名字,并不是為了做一個標題黨吸引讀者的眼球,更不是危言聳聽的嚇唬大家,是因為最近身邊好多朋友看了網(wǎng)上澳大利亞《那就是生活》雜志的一篇報道,具體內(nèi)容是說一名女性,她每天晚上都有用棉簽掏耳朵的習(xí)慣,隨著時間的推移,她先是聽力出現(xiàn)問題,接著出現(xiàn)了顱內(nèi)感染,最終生命受到威脅,而導(dǎo)致這一可怕后果的罪魁禍首竟然就是掏耳朵的棉纖維。身邊朋友都很關(guān)注這個問題,紛紛問我真的那么可怕嗎?今天我就和大家說說掏耳朵這回事,在說之前,我們先了解一下耳朵里的耵聹。
耵聹又稱耳屎,是外耳道耵聹腺分泌的一種油脂,耵聹含有油性,對外耳道的皮膚有保護作用,主要成分有油脂、蛋白質(zhì)和黃色素,還有少量水份以及鉀、鈉等元素。耳屎剛問世的時候有一定的油脂和水分,滋潤皮膚,保持濕度,還有點弱弱的抗菌作用。新鮮耵聹在耳道里時間一久,水份揮發(fā)后大多就成干片了,也有是黏稠黃色的,后者叫“油狀耵聹”,屬正常的,只是由于特殊的性狀所以不容易自己從耳道排出。
一、耵聹的作用有哪些?
1.抗菌:耳屎含有豐富的脂肪酸,能在耳道皮膚的表面筑起一層酸性膜,使外耳道處于酸性的環(huán)境下,可幫助耳道起到輕度抗菌的作用,保護外耳道免受感染。
2.保溫、保濕:耳屎可以幫助耳道保持一定的溫度和濕度,不至于讓耳道內(nèi)的皮膚過于干燥。
3.防異物入侵:被耳屎中的油脂滋潤的耳道皮膚上的細毛可以阻擋外界的灰塵以及防止異物及小昆蟲直接侵犯鼓膜。
4.防噪:耳屎可以促使耳道空隙變窄,從而緩沖傳入耳中的聲波,避免耳膜被噪音或劇烈的聲響所震傷。
二、耳朵到底應(yīng)不應(yīng)該掏呢?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不要隨便自行掏耳朵、不要隨便自行掏耳朵、不要隨便自行掏耳朵!!!正常情況下,耳屎可以緩慢地從耳道內(nèi)向道口移動,在人體進行咀嚼或者張口運動時自行排出。而人體無法自行排出的耳屎一般位置較深或者比較堅硬,清理不當很可能將耳屎推入到耳道的更深處,引發(fā)更加嚴重的問題。
有些人閑來無事就喜歡用挖耳勺、火柴棍、棉簽, 甚至自己的小拇指,動不動就給自己或是家人掏掏耳朵,過一把癮,卻忽略了由此可能引起的大麻煩。其實,丁點耳屎根本不會影響我們的聽力,我們可以不用管它的。
三、掏耳朵為什么會感染?都能引發(fā)哪些疾病?
首先掏耳工具本身就可能帶有各種的細菌,掏耳朵時如果耳屎堅硬或比較多,容易把皮膚劃傷 ,細菌便會趁機進入引發(fā)感染,導(dǎo)致外耳道感染,引起流膿和耳痛。尤其是在公眾場所采耳的人,很容易患上霉菌性外耳道炎等疾病。
相信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經(jīng)歷,掏耳朵時偶爾棉簽上會帶出血絲。一般我們也不會太在意的,認為反正過幾天自己就好了。其實這種長期反復(fù)刺激外耳道的皮膚,不僅會造成外耳道皮膚損傷、發(fā)炎、粗糙增厚,還可以增加耳屎分泌,甚至引起外耳道炎或濕疹等疾病。
還有一種意外,就是你舒爽地享受掏耳朵給你帶來的愉悅感時,忽然旁邊有人碰了你一下,可能你的鼓膜直接就被捅破了,結(jié)局就是聽力下降甚至?xí)l(fā)中耳炎。小的穿孔還好,大多數(shù)人可以自行愈合。大的穿孔就需要手術(shù)修補鼓膜了。別以為我在開玩笑,在門診我們真的遇到過一些鼓膜外傷性穿孔的患者,他們有的是自己不慎弄破的,還有的就是被意外弄破的。
最后也是最關(guān)鍵的一點,就是由于耳朵與腦組織距離很近,當嚴重的外耳道感染、中耳炎時炎癥容易向上蔓延,引起化膿性腦膜炎、腦膿腫等并發(fā)癥。這也就是我們看到報導(dǎo)上說有人因為掏耳朵引發(fā)顱內(nèi)感染甚至癲癇的原因。
四、孩子和老人掏耳朵時應(yīng)該注意些什么?
孩子的外耳道相對比成人窄,皮膚也更脆弱,頻繁幫孩子掏耳朵可能將孩子耳道皮膚的天然屏障破壞,嚴重時甚至?xí)l(fā)孩子耳道濕疹。所以在孩子沒有主動表示耳朵不舒服時,家長不要隨意去掏孩子耳朵,如果家長頻繁幫助孩子清理耳屎反而不太好,對于一些耳屎已露在外耳道口的,可以用兒童用的安全鑷子夾出來,耳道深處,輕易別碰。孩子的耵聹不要強行去取,因為孩子在掙扎過程中很容易造成耳道和鼓膜的損傷。
老年人由于肌肉松弛,下頜關(guān)節(jié)運動無力及外耳道口塌陷等原因?qū)е埋袈湶灰着懦觥6憾逊e過多會引起耳鳴、耳塞感、耳部疼痛及聽力下降等癥狀,長久下去還會引起老年人的社交障礙,這里建議家人盡量不要幫老人自行掏耳朵,以免發(fā)生意外,最好定期帶老人去醫(yī)院借助醫(yī)生的幫助清潔耳朵。
五、如何正確清理耵聹呢?
準確的說,其實大家沒有必要清理耵聹,因為正常情況下耵聹在人體進行咀嚼或者張口運動時自行排出。而人體無法自行排出的耵聹一般位置較深或者比較堅硬,清理不當很可能將耳垢推入到耳道的更深處,反而容易引發(fā)耵聹栓塞,引起眩暈、耳鳴、聽力減退、反射性咳嗽等不適感。或者損傷耳道內(nèi)敏感組織,造成永久損傷,引發(fā)更加嚴重的問題。
此時最好的辦法就是到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就診,讓醫(yī)生借助器械將栓塞的叮嚀取出。對于干型耵聹栓塞可以先用3-5%碳酸氫鈉滴耳液滴入外耳道,每日5-6次,每次滴數(shù)滴,3-4天后復(fù)診時醫(yī)生在耳內(nèi)鏡下將耵聹沖洗干凈即可。對于耵聹分泌旺盛或排出受阻者的油耳朵,自己就更不要掏啦,建議你還是定期到醫(yī)院讓醫(yī)生幫你清理就可以了。
當然啦,如果你覺得掏耳朵并不是為了掏耵聹,只是為了單純的享受那種爽爽的感覺,建議您拿棉簽就在外耳道口轉(zhuǎn)幾下過過癮就算了,千萬不要往里掏。
六、如何保持耳朵的衛(wèi)生呢?
這里建議大家在游泳、洗澡時首先盡量避免耳朵進水,一旦進水了,可以把頭側(cè)向進水的一側(cè)耳朵,適當跳幾下,基本上水都可以出來的。切忌不要粗魯?shù)挠檬终泼荛]外耳道口用力向外拉,這樣可能導(dǎo)致鼓膜的損傷。另外游泳時可以戴上耳塞也是保護耳朵的一種方法。佩戴助聽器的人要做到定期清理耳朵的耵聹,以免影響助聽效果,當耳朵發(fā)炎時要及時治療,注意保持外耳道的清潔干燥。
好啦說了這么多,你可以果斷放下手中的棉簽了吧,記住了,耳朵可不是你想掏就隨便能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