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走路是百煉之祖
是現在新興的一種鍛煉方式
那么問題來了
走得多就代表好嗎?
走多少步才是最合適的?
走路的時候應注意什么呢?
如何步行才是有利于健康?
你確定你真的是走對了嗎?
走路不是那么“簡單”的
快來看看正確的走路方式吧!
不是說只要是走路就是對身體好的,研究表明,有規(guī)律地健走才可以鍛煉身體的不同的部位。有規(guī)律地健走可以使心情變得愉悅,可以增加肺活量,吸煙的人還可以降低對吸煙的渴望,可以增強我們背部肌肉力量,增強腿腳的骨骼和肌肉力量。
當然除了這些外,走路對于身體各個部位的健康都是有幫助的。
1. 步行可以使我們心臟跳動得慢而有力,增強心臟的功能,消除一些心臟缺血的癥狀;
2. 步行也可以減少我們血管破裂的可能性,增強我們血管的彈性;
3. 步行可以促進腸胃的蠕動,增加我們的食欲,并且步行對于預防高血壓、糖尿病以及肥胖癥都是有良好的功效的;
4. 在室外步行可以讓我們呼吸新鮮的空氣,讓我們的大腦變得更加的清醒,思維也會變的靈活,還能夠緩解緊張的情緒;
5. 步行可以減少體內各種脂肪以及膽固醇的堆積,讓我們保持好完美的形體;
6. 步行不僅可以鍛煉身體,提高我們自身的免疫力,長期堅持的話還可以延年益壽。
很多人以為
鍛煉強度越大效果越好
在走路跑步中
運動強度一般指速度
但是強度過大
容易造成關節(jié)損傷
早起晨練的習慣很好
但如果不吃早餐
或不喝水就開始猛走
會導致血糖過低
特別是心腦血管病人
可能會疲乏、無力甚至暈倒
研究表明
極端溫度會加速心血管疾病的到來
一寒一熱、早晚溫差大
是心和腦的敵人
因此要時刻留意天氣變化
天氣不好可以室內運動
如果想通過走路來減肥
千萬不要超負荷運動
否則不僅會增加器官負擔
還會加快衰老
飲食和運動科學配合
才能健康減肥
首都醫(yī)科大學宣武醫(yī)院老年醫(yī)學門診主任醫(yī)師劉力松在2011年8月15日健康時報老人版刊文指出,早晨六點到十二點是心腦血管事件高發(fā)階段,晚上光線差,容易出現跌倒等意外損傷。
所以,下午運動較好,尤其是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人。
廣東省第二中醫(yī)院骨科主任醫(yī)師張宇在2018年2月12日羊城晚報刊登的文章中介紹,健康人每天的“走路量”至少4000步,這個活動量是基本的運動量。但要想達到促進健康、預防各種慢性病的作用,標準要提高到7000步。
同時,張宇指出,走路也要保證一定的時間,在30分鐘以上到50分鐘即可。另外,要保證每周健步走的時間累積有150分鐘以上,才會對健康有益。